垃圾要分類,交通工具要分類、房子依價位也分不少等級,印象中日本某縣有一個町,住民的垃圾要分為四十幾種類,我光想就很累!
進入網路世界,到處都得申請帳號,過程中必須握著滑鼠,一一點ˇ告訴「他」自己是「哪一類」。
在自己Blog寫文章也得分類,但至少這些類別當初設計者都先幫我們表列了一長串了,就算自己不設分類,也有一大串可以勾選,用滑鼠點一下就OK啦!
人類都是自願做「分類」的嗎?
老祖宗告訴我們「物以類聚」,所以「臭味相投」的人就應該聚在一起,另一句是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,就算你和別人不同類,只要相處久了,「自然」就變成同類。
所以人應該算是「被迫自然形成」分類族群的社會動物吧!
朱耀沂博士的著作中提到,鳥類一生活型態的不同分為「間隔型」與「嗜觸型」,間隔型如鹰類,嗜觸型如麻雀,前者獨來獨往,不會像滿電線上的麻雀相偎相依。
另外依生育型態也分為「離巢型」與「留巢型」兩種,一般鳥類大鳥產大卵,小鳥產小卵,但是有一些水鳥產的卵,比自己的體重略為大型,這些鳥的雛鳥就屬於離巢性,像小雞孵出來等羽翼一乾就可以自行走動離巢一樣。大多數的鳥都是留巢性的,像燕子、文鳥、麻雀等,剛破殼的鳥全身光禿禿,需要親鳥照顧一段時間才能離巢。
孩子還小時,和父母關係都是嗜觸性的,漸漸長大獨立之後,就成為間隔性了。當還是強媬的留巢性時,會希望孩子快長大,當孩子成長獨立不在身邊時,又多麼希望他別離巢,免得自己成為空巢。
基本上人的「類別」是一直在變的,至少隨著成長時期階段性的更改著。「一樣米飼百樣人」我是哪一型?哪一款呢?
嗯‧‧‧所以網誌要分類,方便客人來點閱。我想到一個分類名稱的好方法,提供大家做參考,像我個人就以遊戲運動來做設定方向,其他例如飲料:生活可樂、心情拿鐵、休閒花果茶。諧音的:旅行趣、讀書趣。無俚頭的:去哪裡、玩甚麼、寫東西。還有‧‧‧
真抱歉!我可能已經有「泛強迫分類症候群」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ies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